close

還記得年初的時候,日幣的狂漲,導致眾多日系美妝保養品紛紛「漲」很大,其中,最引人非議的就是PAUL & JOE,記得當初在網路上根本就是一片罵聲連連,普遍的批評是「雖然東西包裝很漂亮,但卻不值到那麼高價」,特別的是在罵聲連連之後,對於PAUL & JOE的產品使用心得在網路上的討論就消失了好多好多,在web2.0的時代,有討論就會引起注意力,注意力就有可能會轉換成金錢收入,如果說,一個品牌幾乎到連討論都沒有討論的時候,這個品牌的生存價值,或許就慢慢在消逝...

一瓶粉底液超越DIOR、雅詩蘭黛以及armani等重量級的彩妝品牌,一條睫毛膏甚至要破一千元,試問這樣子的價格取向,究竟是將PAUL & JOE定義在何種消費族群?PAUL & JOE確實在包裝上取勝,但偏偏以包裝更取勝的JILL STAURT在2008年大舉入侵台灣,近幾個月來更是大量積極展櫃,除了把ANNA SUI打得很慘之外,對於在年初更是硬要漲價漲很大的PAUL & JOE打的體無完膚,或許你可以說JS和PAUL & JOE的消費取向不同,但講真的,同樣是將重點也放在包裝,你不得不說JS沒有侵蝕掉你的市場版塊,這裡或許就只差沒有做市場調查而已。

PAUL & JOE其實會包裝、會宣傳,但就是不會訂價,他確實傳達出他們該品牌的精神、訊息,但講真的,特別是今年,消費者的價格彈性相當小,你這麼一漲,也確實把消費者都嚇走了,就連到了活動檔期,如母親節、周年慶等,不打折之外,推出的特惠組幾乎才是未漲價之前的價格,根本就是把消費者當肥羊啃。

在這邊其實要說,像是現在幣率早就穩了,PAUL & JOE為何也不調低訂價呢?你以為在年初的時候調高訂價,忍受一下陣痛期,消費者會適應你的高價格,但說真的,消費者到現在還是很不適應,不信的話,你去Google搜尋,今年對於PAUL & JOE的討論能查到多少?請注意,我這邊指的討論是針對今年漲價後的產品討論,當然包括今年也才推出的產品,就細算就知道你們的價格有多麼讓消費者不適應。

你們不是CHANEL,CHANEL就算每年都在漲,但他確實就是有一批人死忠的在撐著,但也不能不否認CHANEL的彩妝行銷上亦確實出色,當然還包括了CHANEL精品的支持,讓人對於CHANEL的彩妝保養就是有一種保養彩妝界的Luxary,但你是PAUL & JOE,你還是PAUL & JOE,或許你的東西的確是好用,但請注意,你的東西好用道是否可以支持到這麼高價?或許你可以考慮考慮,發篇新聞稿說因為日幣回穩,PAUL & JOE產品售價調降,如此一來,消費者或許還會感謝你,你們也有台階可下,不然總比公開承認是因為麥太貴沒人買來的好吧!

我不是恨PAUL & JOE,而是替PAUL & JOE感到可惜,一個東西如果好用,但消費者是因為太貴而不買的話,這個東西好不好用就沒人知道、也就沒人討論,當然,除非你是所謂的精品,當然,這個精品的定義不是你自認為是精品就是精品,當你有了自以為是的心態認為我就是精品,我就要定那麼高價,品牌精神沒有辦法支持的話,SORRY,或許你還是只能離開市場。

去檢討一下產品台幣售價和日幣售價的差異吧,還有就是匯率的變化,不要一直故步自封了,說真的,如果說PAUL & JOE真的退出了台灣市場,除了可惜還是可惜,特別是JS在這兩年如黑馬般竄起,PAUL & JOE多多少少也是該要有些策略。

提供一個我所知道的,我所認識的品牌中,還有一個品牌也是相當故步自封,從不去管其他品牌在做什麼的牌子,認為自己的產品很好,把自己品牌做好就可以了,很抱歉,在台灣的市場中,你這樣的策略是不可行的,而且還是非常要不得的,台灣的化妝品市場是很互動的、很敏感的甚至取代性很高的,唯有洞悉你的對手們在做的任何事,你才能有效的提供策略去攻擊或是防禦。我講得這個牌子是GIORIGIO ARMANI,或許PAUL & JOE的老闆們也是類似GIORGIO ARMANI這樣的心態?注意,我這裡是疑問句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