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3/09 

網路暴力 無形的文字迫害
電子商務時報╱記者陳文駿】

在Web2.0的世代之下,基於分享的概念,人們於網路世界中,更勇於表現自己、抒發自己的聲音,由於社群網站集群的作用,相關業者針對屬於自己類型的社群網站,公共關係努力也日益增多,這正是由於網路群眾的力量,已經越來越不可以忽視。

當一個消費者於一間餐廳用餐完,回到家上網發表用餐心得;購買任何一件產品,上網發表使用心得;於百貨公司彩妝專櫃臨櫃,上網發表靠櫃心得。上網發表心得,漸漸地已經成為很理所當然的一部分,除了分享,也可以用來參考,作為下次消費的依據。

然而,正面的分享有激勵作用,負面的分享將會給業者重重的一擊,特別是在流量大的網站,其渲染力也就更強。網路上更有所謂專門以反黑店、八卦以及吐槽所成立的社群,藉由Web2.0的效果,負面的影響也就更容易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。

糾紛的產生,一定有其原因,在旁觀者沒有參與過程,無法達到客觀的了解時,常常都只能藉由某一方的說詞去了解。就好像是於日常生活中,為了調解朋友之間的紛爭,有時就因為你先聽了某一位朋友的說詞,而對另一方有所成見。也許,在氣頭上,情緒性的字眼、渲染的成分也就更多。

網路也是如此,無論是消費者在某個電子交易平台產生糾紛,或者是於一般店面發生不愉快的經驗,消費者藉由分享黑店的方式傳播出去,其真實性與否、渲染成分的多寡,也就有待商榷。

除了交易糾紛之外,針對新聞的探討、八卦的好奇,以及吐槽知名人物的行為,在網路上也是屢見不顯,以這一年影劇圈的陳冠希自拍照事件,近日相關主角紛紛接受專訪,網友們可以總是加註「好傻好天真」,藉以諷刺該位女藝人的訪問。另外,像是之前大學指考,新聞媒體披露13分可以上大學,便也造成網路上的極大討論,最後導致該名學生身心理壓力過大,放棄就讀。

當然,有些是體制的問題、有些是媒體的問題、有些是知名人物自己本身的問題,但是,這邊要講的是,網路輿論的力量已經大到難以想像。當一件離譜的社會新聞發生,無論是不是和自己有關,網友們常會共連一氣的斥責犯罪者;中華棒球隊於經典賽遭到淘汰,也會被無情的指責;甚至是超級星光大道中的選手唱歌走音,會遭到嚴厲批評。

網路的確讓我們更能表達自己,當我們看見一個令人難過的逝世消息,我們可以發揮同理心的共同寫道「R.I.P」,相對的,當我們看見有人做錯事,是否也是能夠有同理心給予其空間,避免自己成為一個殘酷的人,流於網路暴力,這或許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地方。


http://mag.udn.com/mag/digital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314&f_SUB_ID=2923&f_ART_ID=18181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